close

以前沒聽樂興之時的演出   這次因著恩師要上台   加上對室內樂也不那麼熟悉 開演前五分鐘趕到  進去才發現觀眾還不少   大約坐了八成滿  "挑"了個喜歡的位子  有點怕被趕....

演出曲目:

理夏德˙史特勞斯 : 歌劇「隨想曲」 前奏曲 0p.85                    R.strauss : Prelude to "Capriccio"  op.85

貝多芬 : 「大複格」 op.133                                                          L.V. Beethoven : "Grosse Fugue" op.133

恩耐斯可 : 絃樂八重奏 op.7                                                 G.Enescu : Octet for Strings op.7

----

以前沒聽樂興之時的演出   這次因著恩師要上台   加上對室內樂也不那麼熟悉 開演前五分鐘趕到  進去才發現觀眾還不少   大約坐了八成滿  "挑"了個喜歡的位子  有點怕被趕....

第一首是歌劇的前奏曲  劇情是辯證音樂與文學孰輕孰重,或是相依共存?  台上演出者每個都相當有來頭  大家技術都好棒呀  (廢話   都是首席或老師等級的)  曲子聽來相當華美   但第一次聽    駑鈍的耳朵不常聽室內樂  光是熟悉分辨不同組的聲音就來不及了  因此沒留下太特別的印象  

接著是貝多芬的大複格  先前老師有說這首較複雜  排練很累   沒想到觀眾也很辛苦   這首大複格本是弦樂四重奏op.130的終樂章  首演時被某樂評形容為「有如中文一般無法理解」 後來貝多芬將它抽出來成為單曲  史特拉溫斯基曾形容此曲「一首絕對當代,且將永遠當代的作品」 雖然名為大複格  實際是在兩個主題的雙複格上融入  變奏曲技法  奏鳴曲式  四樂章奏鳴曲格局  以及自由又繁複的對位寫作    還好有節目單根指揮的略為介紹    才大概能知道要怎麼去follow   兩個主題不斷以各種模樣出現   其音層關係與以往熟悉的貝多芬不大相同   (是晚期作品的關係嗎?)   複雜的音符中還是找的到方向    狂風暴雨後還是回歸平靜       

最後是恩耐斯可的八重奏   這30分鐘的曲子只能用"奇妙  精彩"來形容    表情豐沛    讓你一直感到高潮又要來了  尤其第三段lentement接第四段圓舞曲韻律但富節奏感    從安靜和緩漫步漸入狂歡一般   煙火都拿出來放了  真是太妙拉     有機會要再多聽聽室內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